星舰每一次试飞为何都算成功_产品中心_ku体育平台_官方入口

KU体育

联系电话:0791—87877888

来源:KU体育 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5 17:21:51
产品说明:

  前天,SpaceX的“星舰(starship)”第五次试飞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顺利发射,完成了本次最重要的任务——“筷子夹住火箭”。这显然是个重要的阶段性任务,但到底对于SpaceX和马斯克的宏图大业意味着什么?距离星际穿梭还有几步?

  星舰是SpaceX创始人兼CEO马斯克为实现运送人类登陆火星、建立殖民地的梦想而打造的一款超级重型火箭,迄今为止已经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,完成了五次试飞。

  它高约120米,直径9米,是一个超大型的两级火箭:第一级助推器被称为“超重(Super Heavy)”,高约69米,由33台“猛禽”发动机组成,燃料为液态甲烷和液态氧,装载量约3400吨,是这次回收测验的重点;第二级则是狭义上的“星舰”航天器,高约50米,燃料装载量为1200吨,能搭乘宇航员或货物,近地轨道有效负载能力为100到150吨。

  第五次发射能够说是星舰最成功的一次试飞:超重助推器不仅成功完成再入,还被发射塔的机械臂成功捕获。

  先简单介绍一下过程,当超重顺着发射弹道升空至70公里左右时,会与二级航天器分离,接着进行机动翻转和返回点火,调整为垂直姿态;接着超重顶部四个用于气动控制的栅格舵、冷气喷射器和剩下的3台发动机会引导其逐渐减速,回到发射塔侧面;当呈现出悬停姿态时,也就是推进比为1时,发射塔的机械臂就会“出手”,借助栅格舵下方的托握点和辅助插口,夹住超重助推器。

  为什么非得用机械臂夹取?是因为超重已经把最早设计的六条着陆腿全取消了。

  超重太重——虽说数千吨的燃料在返回前已经消耗了大部分,但还是有个200多吨——如果用机械腿,风险系数较高。而且要知道,星舰舰身用的可是不锈钢,不是铝锂合金等常见材料,几吨重的着陆腿对于它来说也很有存在感。

  第二级星舰航天器以后也是要尝试回收的,只不过它的速度更快,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,它进入大气层的速度在25马赫左右,难以用同样的方式捕获,有很大的可能性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定点降落回收。这次试飞还是让其溅落在印度洋指定地点。

  整个过程看起来举重若轻,实际难度超乎想象,比如在降落回收时,一旦失误,高达145米的昂贵发射塔就会有毁灭的风险。不过,相比于前几次试飞,星舰的成长速度已经很惊人了。

  星舰第一次试飞是在去年4月,发射后3分48秒左右,一级助推器本应分离但未能成功,33台猛禽发动机没能全部点燃,最终爆炸。当时的原因是推进剂泄露起火,导致失去信号、控制中断,自主飞行安全系统(AFSS)自动发出了销毁指令,星舰整个在指令发出40秒后解体。

  针对第一次试飞出现的问题,SpaceX对轨道发射架和发射台进行了更新,特别是加入了一整套“水冷”系统:在星舰发射时,夹层中会有大量冷却水流过,同时向上喷出水幕,起到降温降噪的功能。

  另外,工作人员又在星舰中加入了热分离系统,也就是在两级尚未分离、第一级助推器的发动机大部分关机的情况下,直接启动第二级发动机,确保两级顺利分离。

  第二次试飞是在7个月后,33台发动机全部成功点火,并且第一、二级分离也在2分41秒左右顺利完成;和第一次试飞的39公里高度相比,星舰第二次飞得更高,到了约148公里的高度,超过了常说的太空边界“卡门线”。

  只不过,在实现两级分离后,超重助推器只正常飞行了8分钟就意外爆炸了,星舰飞行器沿着轨道飞行几分钟后,在未达到轨道速度时失联。SpaceX无法接收到信号,被迫触发“星舰”的飞行终止系统,使其自毁。

  今年3月,星舰第三次试飞,主要是要让“星舰”飞行器达到轨道速度,即能够让其进入绕地球飞行轨道的速度;此外,星舰飞行器要能打开舱门,在无有效载荷情况下演示部署卫星,并且要进行少量推进剂转移测试——这是要为以后长距离飞行所必备的“空中加油”打下技术基础。

  从结果来看,这三个任务都完成得不错。只不过回收过程中,超重助推器虽然顺利点火返航,但着陆点火时未按计划开启发动机,溅落失败,终究是以明显失控的姿态高速坠落至墨西哥湾。而星舰飞行器原本还计划着在轨道上再启动一台猛禽发动机,也没能成功。

  不过第三次试飞也有意外之喜,即星舰首次再入大气层时,通过“星链”卫星直播了穿过“黑障”的画面。这可是人类航天历史上的首次。

  航天器高速进入大气层时,箭体与大气剧烈摩擦升温(一般在2700℃以上),会产生等离子体场,对电磁波产生吸收衰减、折射、反射、散射等效应,导致飞船内部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异常乃至中断,这是所谓的“黑障”。飞行器穿越黑障区时,通常只能依靠雷达和光学设备做跟踪测量,里面什么样大家根本不知道。

  根据SpaceX的分析,第三次试飞没能实现溅落,主要是因为发动机液氧供应的过滤器持续堵塞,导致回收时该点火的13台发动机,只有2台能实现点火,推力不够。针对这一点,工作人员通过在液氧罐外加装额外硬件来提高过滤能力。另一个问题是,星舰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失去姿态控制,大概率是因为负责翻滚控制的阀门堵塞,解决办法就是加装额外的翻滚控制推进器。

  此后,SpaceX进行了许多软件上的改进,并且放弃了超重推进器的热级来减轻重量。第四次,也就是今年6月的试飞更进一步,终于实现了两级火箭的溅落,离定点回收更进一步。

  不过星舰飞行器当时虽然没像之前一样失联,但是距离目标溅落位置偏离了约6公里,且转向襟翼部分受热解体,不管是人还是货物都受不了没有隔热瓦啊。

  这一点在第五次试飞中也有改进。大家虽然关注助推器回收,但也要注意到,“星舰”飞船也在发射后约1小时5分溅落在了印度洋的指定地点,且没再次出现隔热板、襟翼的大规模受损的现象。这是因为,SpaceX在第五次试飞前,彻底改造了隔热板,用新一代隔热板、备用烧蚀层、襟翼结构间增加保护等措施,替换了整个热保护系统。

  从星舰的实践就能看出来,SpaceX就是要在快速不断的试飞中处理问题,正如一位工作人员所说,“安全飞行的次数越多,我们学习的速度就越快;我们学习的速度越快,我们就能越早实现全面快速的火箭重复使用”。这也是怎么回事SpaceX会抱怨管理部门的保守。

  上个月,SpaceX在官网发文,直指国联邦航空管理局(FAA)和美国环保署(EPA)在发射许可等方面行动太迟缓,且限制重重,“办理官方火箭发射许可的手续文件所需的时间,比我们设计和建造火箭的时间都要长。”

  SpaceX一直秉承的就是“快速失败原则”,马斯克曾在自传中表示,要甘愿冒险,火箭炸就炸了,炸完了反思、学习、修正,然后再重复冒险即可。

  再说了,如果按照马斯克的计划——在2026年发射无人星舰登陆火星——那星舰要改进的还有很多。比如在轨加注推进剂五次左右、深空飞行长期在轨、火星大气EDL(Entry, Descent, and Landing,指火星上的进入、下降和着陆阶段)等技术都有待验证,还有第二级星舰飞行器能不能定点回收、发射,怎么保证载人的安全性……一年个位数的试飞恐怕还是太少。

  壹零社:用图文、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、电商生活、云计算、ICT领域、消费电子,商业故事。《中国知网》每周全文收录;中国科技报刊100强;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;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